8月以来,我国多场大型展会相继举办,展示了会展经济的活力与市场吸引力。8月1日至4日,第22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在上海举行;8月7日至10日,第23届烟台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山东烟台举办;第10届亚太储能技术及应用展在广州举行;8月8日至12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。
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,不仅提供企业展示与推广平台,提升市场认知度,还能促进信息交流和新知识传播,实现“一业带百业”的效应,拉动贸易、文旅、科技等多行业发展。业内数据显示,国际上会展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∶9,即每投入1元可带动约9元经济效益。
今年上半年,我国共举办投资类展会超100场、贸易类展会超300场、消费类展会超500场。以第137届广交会为例,7.4万个展位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名境外采购商,展示展品455万件,其中新产品102万件,达成出口意向成交额254.4亿美元,其中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的成交占比超过六成,带动了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。
尽管会展业发展迅速,但仍存在展会质量不均、题材雷同、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,场馆利用率偏低、龙头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。推动行业健康发展,需要政策护航、基础设施提升和创新驱动。通过资金补贴、税收优惠降低企业参展成本,提升展馆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,完善服务保障体系,并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场馆建设,可进一步激发会展经济潜力。
会展业不仅是城市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,也在优化产业结构、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随着政策支持和创新推动,我国会展经济有望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。